近年来,我市积极发展低空经济,聚焦低空飞行器整机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加快形成低空制造产业链,发力低空制造业,助力低空经济腾飞。日前,我市成功入选城市低空经济50强,排名第32位。
作为中心区,惠城区积极响应低空经济发展战略,全方位布局低空经济发展蓝图,助力低空经济在惠城高质量发展。近日,惠城区生产性服务业活动月活动聚焦低空经济发展,与深圳市先进航空航天技术研究院举行投资意向协议签约仪式,本次签约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目标,进一步推动惠城区低空经济、新能源及相关领域的产业发展,提升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专家建言
推动人工智能与航空技术深度融合
签约仪式上播放了惠城区低空医疗物资速配应用场景宣传片,与会人员围绕惠城区低空经济场景落地、绿色能源发展等主题畅所欲言、深入交流,为产业发展路径凝聚共识。
“目前,惠城区正以改革创新为引擎,主动拥抱低空经济与能源循环技术的新机遇。”惠城区委副书记、区长田胜思说,惠州拥有丰富的航线资源与多元化的公益性应用场景,可以为技术落地提供“试验场”。作为惠州中心区,惠城区将继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打造“可信、可靠”的应用平台,把应用场景精准链接到企业用户端。
我市也出台了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未来3年惠州市低空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到2026年,惠州将形成以低空应用创新为牵引、低空数字服务为动力、低空装备制造为支撑的低空经济产业体系,打造面向未来、立体协同、便捷智能的“天空智城”。
惠城区抢抓机遇,坚持“市区一体”理念,积极拥抱新技术、抢占新兴经济,坚定布局低空经济和能源循环产业。
活动中,惠城区同步推进多项战略合作,构建产业发展生态,与惠州市交投集团有限公司、惠州市低空经济综合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南科创园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先进航空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基资源循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作为此次签约单位之一、深圳市先进航空航天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核心团队由南方科技大学王凭慧院士牵头组成,组建了由10名两院院士和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将依托南方科技大学科技创新优势,聚焦创新体系与工程技术研发应用,形成集“产、学、研、咨、销”综合实力。
目前,研究院孵化的板块涉及无人飞行器、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多个板块,参与孵化了若干科技企业,相关技术和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活动中,王凭慧从产业特性出发,提出关键发展思路。他认为,低空经济应立足地方特色,在优势产业中挖掘应用场景。作为技术融合型产业,需推动人工智能与航空技术深度融合,以技术升级带动传统产业转型与新业态孵化。此外,安全是低空经济的生命线,必须构建全链条安全保障体系,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这次系列签约将为惠城区高质量发展搭建更加坚实的支撑平台,助力惠城在低空经济和绿色能源赛道上“高飞远航”,为惠城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场景应用
积极探索“低空+”解锁更多领域
在应用场景落地方面,惠城区创新性地将低空经济与巡查、应急救援、农业、观光、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深度融合,为破解城市治理难题、提升应急救援速度、加快农业种植发展、优化观光旅游体验、强化科普教育效果、缩短医疗物资配送时间等提供了应用场景新思路。
如在城市治理领域,低空经济的应用展现出显著优势。今年上半年,桥东街道与东方永隆航空科技发展(广东)有限公司展开合作,首次开展无人机辅助巡查及非现场执法工作。在这项创新实践中,无人机平均每2~3天进行一次飞行巡查,每次巡查时长约为3小时,巡查范围覆盖6个社区(村),涉及面积约5平方公里。这一实践不仅大大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覆盖面,更有效验证无人机技术在行政执法领域的实用价值,为城市治理提供全新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模式。
此外,在应急救援领域,低空飞行器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区应急管理局开展低空飞行器辅助救援试验,利用无人机对森林火灾现场进行勘察,共执行此类任务10次。开展水上救援试验,利用水上救援无人机进行溺水人员水域搜救3次。与广东力航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共同探讨低空飞行器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方案。
“惠城区在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上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不仅为各领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惠城区科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说,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低空经济将成为推动惠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特约通讯员周文媚 通讯员冯雪辉
转自:低空交通与经济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