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技术产业“起飞”,延庆打造首都“未来低空城
3月30日,以“创新驱动低空,赋能城市发展”为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低空技术产业专场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中心举办。聚焦低空技术产业化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通过政策发布、产业联盟成立、技术路演等环节,展现我国低空产业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
据了解,本次专场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延庆区人民政府、中关村发展集团联合主办。
政策引领构建低空产业生态高地。会上,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汤健指出,北京已将低空技术产业纳入新质生产力培育核心领域,未来将强化“技术攻关—场景落地—产业集聚”全链条支持。与此同时,延庆区委常委、副区长苏礼华介绍,作为北京市无人驾驶航空示范区,延庆已建成覆盖无人机物流、生态巡检、应急救援等12类场景的试验网络。
活动中还发布了《中国低空技术产业全景图》,系统梳理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空管系统等八大核心赛道发展现状。工信国际低空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同步成立,远度互联、清航紫荆等延庆示范区龙头企业成为首批成员。联盟将推动技术标准互认、产业资源互通,助力中国低空技术走向全球。延庆区主动融入首都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搭建人才事业平台,目前,已吸引122家产业链企业落户,形成整机制造、运营服务、数据处理的完整链条。
值得关注的是,会上延庆区重磅发布了《延庆区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支持办法共10条,对入驻企业给予技改提升、研发奖励等支持,其中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实行“免申即享”支持。同时,延庆区还将通过制定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提供更加便捷的人才服务等方式,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延庆创新创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届全球低空经济论坛春季会将举行 聚焦“低空交通一张网”标准
第二届全球低空经济论坛春季会将于4月26—27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将重点围绕“低空交通一张网标准”和“低空经济发展趋势”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会议将发布“中国低空经济趋势报告”和“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展望报告”,启动“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生态合作伙伴”、“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标准工作机制”和“共建百所低空经济产业学院”等项目。会议期间,“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研究中心理事会”和“中国民航干部管理学院低空经济研究中心理事会”等将成立。
低空经济自2024年3月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受到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上百座城市先后发布低空经济行动计划。不过,由于顶层设计尚未出台,各地规划建设的空中交通指挥网络和地面若干飞行服务平台缺乏统一标准和接口,难以互联互通,也难以确保今后大规模、常态化的飞行保障。
鉴于此,由中国低空经济联盟联合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民航数据通信有限公司、九洲空管、千寻位置、超图软件、中兴通讯、华为技术、阿里云等核心会员企业共同组建的“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研究中心理事会”和“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标准委员会”,从低空交通一张网标准入手,与首批30多座城市合作,启动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生态合作伙伴计划。
中国低空经济联盟理事长罗军表示:“低空经济已成为全民共识,但是还有很多未知待解的问题。一方面,我们需要做更多深入的产业研究和分析。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科学普及。”
“特别是低空经济与通用航空究竟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低空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商业模式是什么?”罗军表示,“目前,不少地方制定的低空经济产业规划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通用航空的概念,如果我们不能准确把握低空经济的内涵和外延,不能科学把握低空经济的发展规律,可能最终会将低空经济带入通用航空的困局。”
罗军认为,低空经济是少数同时能够带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兴经济业态,未来将爆发数十万亿的市场规模。低空经济是未来经济、耐心经济,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和常态化飞行保障。
据悉,本次春季会为期两天,共设有30多个议题,将有近80多位院士专家和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发表演讲。会议期间还将举行城市推介会和项目对接会等活动。(证券时报 2025-03-31)
崂山举办2025星图低空云发展大会 携手构建低空经济新生态
3月28日,2025星图低空云发展大会在崂山区成功召开。青岛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程德智出席大会并致辞,崂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杨克敏等领导与会,共同见证中科星图低空云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崂山等重要合作成果。
会上,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局长李家祥、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一戎分别围绕低空经济发展趋势、低空综合监测与无人机飞行管控技术应用作了专题报告。星图低空云总部公司揭牌,正式落地崂山,双方将围绕低空技术研发、基建配套、场景拓展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大会还发布了多款低空领域前沿产品,为自然资源、林业、农业、公安、应急等多领域低空业务提供有力支持。
青岛市对发展低空经济高度重视,把低空经济纳入突破发展的五大新兴产业,崂山区作为青岛市低空经济板块的重要承载地,正依托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独特优势,加速构建全链条、多场景的低空生态体系。近年来,崂山区通过招引龙头企业、搭建试验平台、拓展应用场景,聚焦空天信息技术与低空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探索“低空+”与城市治理的深度结合,已落地多个示范项目,推动低空经济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此次大会的举办,标志着崂山区在低空经济领域实现“科研-技术-产业”全链条突破。随着中科星图低空云总部的落地,崂山区将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与产业集聚优势,助力青岛打造立足山东半岛、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低空经济示范区,为北方低空经济腾飞提供“崂山样本”。(信网 2025-03-31)
成都低空经济位列全国前三,如何进阶?专家:做强产业优势,优化顶层设计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2025中国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技术创新活力、市场开拓潜力、生态协同能力和政策赋能效力4个维度,系统评估全国58个城市的低空经济发展水平。结果显示,深圳、北京、成都在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水平中位列前三。
就成都如何在低空经济竞速赛中“飞”出城市特色,3月31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专家。有专家建议,在特色上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在空域安全保障上,做更多技术安全支撑,形成标准和规范后推广到全国。还有专家坦言,“成都完全有机会跻身全国低空经济第一城。”他建议,要明确低空经济与通用航空的概念,并应结合本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从顶层设计出发,清晰规划出低空经济路线图。”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器为载体,辐射延伸出的新兴经济,这与传统民用航空产业是不同的概念。”在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低空经济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联盟副理事长严月浩看来,低空经济是人类从“二维空间”迈向“三维空间”的经济新形态。
从《报告》上看,成都发展低空经济,具备哪些优势?严月浩认为可从三方面解析:一是航空工业基础雄厚,作为全国重要航空工业中心,成飞集团等国家级单位数十年技术积淀为低空经济筑牢根基;二是产业链完备且竞争力强。目前成德绵自凉国家级产业集群已形成涵盖航空航天整机与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维修服务、地面保障于一体的完备产业体系;三是基础设施与场景创新领先,为低空经济商业化应用提供广阔空间。
那么,成都如何在低空经济竞速赛中,走出城市特色?
严月浩认为,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是根本,空域是关键,技术是支撑,法律规章标准是保障,安全是底线。具体而言,“成都在电子信息技术、航空制造等领域有绝对的话语权。可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在空域安全保障上,做更多技术安全支撑,形成标准和规范后推广到全国,这样才能走出特色。”
举个例子,在低空经济通信安全基础建设保障方面,电子信息领域的企业需要融入更多适合低空经济发展的产品,并将产品融入低空空域安全保障中,形成新的安全标准和规范。严月浩表示,“要发挥城市产业优势和技术创新优势,参与到行业的顶层设计中,用创新产品为行业划定规则。”同样,在产业设计、研发制造端,“研发新的飞行器,依靠完善的产业链,将‘成都造’飞行器输出到全国乃至全球,这便形成了城市特色。”
此外,“成都人包容、乐观的创新精神,为低空经济场景拓展提供了无限可能。”严月浩表示,政府引导、政策支持,以及交通安全保障是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拓展的关键,但“让‘二维’地面经济拓展为‘三维’立体经济,市民的接受度、使用率等都会成为‘起飞’的关键。而这一点,‘天空之眼’应用场景的拓展,已经为成都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模板。”
成都如何跻身全国低空经济第一城?
放眼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成都该如何发力?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认为,先要明确低空经济与通用航空的概念。“低空经济和通用航空由于空域不一样,飞行器不一样,所产生的经济业态和商业模式是不一样的,这两个概念不能混淆。”因此,成都应结合本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从顶层设计出发,清晰规划出低空经济路线图。”
在罗军看来,低空经济主要分为硬件、软件、应用三大部分。其中,硬件是指飞行器,包括无人机、eVTOL等。他说,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领域率先成长的明星产业,“将在未来十年,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有望在2030年率先突破万亿规模。”而成都在工业无人机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规模接近百亿,且发展后劲十足。现已涌现出中航、纵横、腾盾、傲势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并初步形成工业无人机产业集群效应。
如何让上述在蓉企业发展得更好,从而带动成都低空经济“飞”得更高?
罗军认为,从扩大产业集群方面看,“成都应把目光拓宽到全球,让更多行业内顶尖企业、优质平台资源等来蓉落户。”同时,他提到,要把点对点招商模式转变为利用平台吸引上下游优势资源集聚,推动行业生态链建设。
具体怎么做?罗军建议,成都可携手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中国低空经济联盟等,推动一批重大创新中心建设和联合攻关,及时制定一批行业标准。同时,他提到,引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低空经济行业大会和展会,搭建国际间的对话合作平台,提升成都低空经济国际话语权,“吸引一大批优秀企业和人才集聚,赋能成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罗军表示,成都一定要加速完善基础设施和飞行保障条件。他说,成都的应用场景拓展潜力很大,例如eVTOL作为低空经济的产物,未来在点对点、端对端的出行,以及城市间的出行(一般200-300公里)方面将呈现常态化趋势。但“‘飞’起来的前提,一定是做好空中交通指挥网络和地面若干飞行服务设施的统筹、规划和布局。这样一来,这些应用场景的实现就指日可待了。”(红星新闻 3月31日)
转自:低空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