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鹏新区:打造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体验区!发布《大鹏新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图文解读+全文
2024-09-14

昨日(9月13日),深圳市大鹏新区发布《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旨在推动该区域低空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该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总体目标
建设大湾区无人机综合测试集中区、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为打造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体验区打下坚实基础建成无人机测试基地,低空起降点达到100个以上。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力争达到20亿元以上,吸引代表性链上企业40家以上,国家、省市级技术平台2家以上。开通低空航线50条以上。
二、重点任务
1、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建设无人机测试基地,引进专业测试运营机构,重点满足中型消防、海洋、物流无人机及eVTOL等试飞试验、检验检测、适航取证需求。
构建低空起降设施体系,推动新大、金沙湾、坝光等城市候机厅建设。
推进低空通信导航、监视、气象设施建设,提升低空飞行保障能力。
2、产业集聚与示范应用
形成多元业态、差异化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吸引代表性链上企业40家以上,国家、省市级技术平台2家以上。
围绕物流运输、旅游观光、城市治理等领域打造一批示范应用场景,开通低空航线50条以上。
举办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低空经济论坛、展会、竞赛等活动,提升大鹏新区低空经济产业影响力。
3、创新与发展
引入低空研究机构及平台,为低空航空器制定相应产品体系、标准。
探索无人机 在城市治理、物流配送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模式。
三、保障措施
建立低空经济产业协调工作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和协调配合。
拓宽资金来源,创新投融资方式,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上个月,大鹏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孟锦锦带队前往坝光片区调研新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出席大鹏新区低空经济产业园揭牌仪式时表示,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是蓬勃发展的产业新风口、全球竞逐的未来新蓝海,大鹏新区拥有全市最高、面积最大的低空空域和深圳市唯一兼具山、海、湖、岛的地理自然资源条件,具备丰富的低空创新应用场景和配套齐全的低空产业空间,具有良好的海洋产业发展基础和对港离岛旅游发展前景,在低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孟锦锦强调,要主动加快低空经济产业融合、联动发展,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支持头部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厚植产业生态,打造产业集群。
近年来,大鹏新区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发展,陆续出台“1+5”产业政策体系,从引进落户、增资扩产、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租金装修等方面全方位支持企业发展。积极将大鹏新区打造为“无人船、无人车、无人机”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体验区、大湾区无人机综合测试集中区、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创建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



01图文解读

图片



02文件全文

大鹏新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

一、总体目标
建设大湾区无人机综合测试集中区、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为打造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体验区打下坚实基础。
——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建成无人机测试基地,低空起降点达到100个以上。
——产业集聚效益凸显。形成多元业态、差异化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力争达到20亿元以上,吸引代表性链上企业40家以上,国家、省市级技术平台2家以上。
——应用场景丰富多元。围绕物流运输、旅游观光、城市治理等领域打造一批示范应用场景,开通低空航线50条以上。
——试点建设初具成效。获批深圳市建设城市空中交通管理和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试点,中型无人机试飞试验、检验检测及适航审定常态化运作。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低空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建设大鹏新区无人机测试基地。在坝光片区建设无人机测试基地,引进专业测试运营机构,重点满足中型消防、海洋、物流无人机及eVTOL等试飞试验、检验检测、适航取证需求。
2.加快低空起降设施建设。构建由载客运输(直升机及eVTOL)、物流运输、社区配送、城市治理等应用场景组成的低空起降设施体系,推动新大、金沙湾、坝光等3个城市候机厅建设。
3.推进低空通信导航、监视、气象设施建设。布局通信导航设施,构建分区分类的监视网络,加密气象监测设备。
4.组建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平台。搭建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体系,组建专业化建设运营公司,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无人机测试基地及低空产业园等高标准建设、专业化运营。
(二)优化低空产业发展环境
5.加快建设低空经济产业示范园区。加快建设涵盖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营销展示、运营保障等业态的“1+3”低空经济产业园体系。
6.精准招引低空经济链上企业。重点围绕应急救援、海洋经济、旅游观光、物流运输等应用领域的eVTOL、无人机等低空产业链企业进行引培。
7.引入低空研究机构及平台。成立消防、海洋领域低空航空器装备研究中心,为低空航空器制定相应产品体系、标准。
8.举办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低空经济论坛、展会、竞赛。聚焦消防救援、海洋经济、物流运输、旅游观光等领域,举办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低空经济细分专业领域高峰论坛、展示交易大会、竞赛活动。
9.完善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聚焦完善低空经济产业配套环境、拓展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引培低空经济链上企业、鼓励低空经济技术创新等方面,支持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发展。
(三)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10.提升无人机城市物流能级。构建“干线运输+区域分拨+末端配送”多层级低空物流设施网络,形成覆盖全域的低空物流网络。
11.开设城市空中交通新航线。规划布局覆盖新区、辐射大湾区的直升机/eVTOL航线网络,逐步开通大鹏半岛至蛇口邮轮母港、宝安国际机场、深圳北站等直升机/eVTOL航线,打造城市空中交通走廊。
12.丰富低空观光等旅游消费产品。拓展山海空中游览等场景,结合金沙湾、地质公园、鹿嘴山庄等景点开通登山观光线、滨海观景线、旅游探索线、婚庆主题线。
13.拓展eVTOL跨海跨城运输场景。探索开设海上石油平台跨海、大湾区跨城等一批高需求客货运航线。
14.推动无人机赋能城市治理。加快构建新区“一网通飞”系统平台,打造“智慧低空+治理+服务”模式。
15.探索无人机教培场景。争取授权开设面向全国的无人机驾驶员及操控员执照培训考试。
(四)推进低空试点政策创新
16.力争纳入深圳市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
17.力争纳入深圳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试点。
18.力争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无人机综合测试集中区。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低空经济产业协调工作机制。
(二)拓宽资金来源,创新投融资方式。
(三)建立健全低空飞行风险防范机制。

来源:深圳特区报,羊城派,低空行业公众号综合编辑。

版权所有   北京洞见未来会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