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深圳朝“低空经济第一城”全速竞飞
2024-08-15

       8月2日,以“低空新质 圳在腾飞”为主题的深圳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成功举办。

       中央、省、市媒体高度关注,总台央广网《“创新无极限,乘风向云端” 深圳朝“低空经济第一城”全速竟飞》一文对此进行了深入报道,详细介绍了深圳市在低空领域的创新实践和发展规划。新华社和南方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也刊发了相关文章,共同聚焦深圳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愿景。具体内容请看→

“创新无极限,乘风向云端” 深圳朝“低空经济第一城”全速竟飞


央广网记者:常迪 荣冀晴


       力争到2025年,全市120米以下适飞空域开放面积占比突破75%,低空商业航线总数突破1000条。2025年底前具备支撑1000架以上商业运营的低空航空器同时在空、每日1万飞行架次的服务保障能力……在8月2日的深圳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深圳提出了向“低空经济第一城”全速竟飞的构想。


       8月2日上午,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深圳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深圳召开。大会以“低空新质 圳在腾飞”为主题,汇聚了低空经济领域的500多名专家、企业、政府代表。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出席大会并致辞。中国民航局安全总监舒明江,中国科学院院士尤肖虎出席并致辞。


       会上,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了一批政策措施和试点成果,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深圳机场、顺丰等企业机构做交流发言。


规模化低空飞行在深圳已成现实


       随着无人机在深圳各行各业的应用普及,低空经济正在走进深圳市民的视野,为交通物流、医疗救援、餐饮派送等应用场景不断赋能。


       近日,一架承载着10名旅客的东部通航AW139型直升机从深圳北站接驳机场腾空而起,全国首个“低空+轨道”联运项目在深圳北站枢纽东广场正式开航。深圳北站枢纽空铁联运项目坐落于东广场C1单体处,现场设有314平方米的先进直升机坪,可向市民提供业内高水准空中的士包机运输服务。


图片

深圳北站的“空中的士”(央广网记者常迪 摄)


       无人机的大规模运用,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业务之一为无人机编队表演、近期曾在巴黎进行演出的深圳市高巨创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高健表示,随着无人机编队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小型,以后无人机表演可能会走进居民小区。“比如居民小区楼下就有100台,居民需要观看演出时很快可以进行一场演出。以前这样的演出成本是很高的,因为需要去搭建一个自主的基站进行无人机通讯和定位。深圳未来将着力推动信息基础设施通感一体化建设,加快部署低空通感5G-A试验基站,实现低空通信、监视全覆盖,无人机编队的设备成本可以降低20%以上,不仅有利于我们企业的发展,也会助推无人机应用的普及。”


图片

深圳的无人机编队表演(央广网发 图片来源为视觉中国)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郭子平介绍,截至2024年6月,深圳已建成低空起降点249个、开通无人机航线207条。同时,在宝安、龙岗、坪山等区建成占地超过50万平方米的无人机测试场,具备测试、校验飞行等功能,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全国领先。“未来深圳将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低空起降服务体系,打造由直升机/eVTOL载客运输、物流运输、社区配送、公共治理服务等组成的低空起降网络,为‘异构、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性’低空飞行活动和‘低空+’新兴业态培育提供支撑。到2025年底,建成1000个以上低空飞行器起降平台,航线1000条以上,实现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先行先试 展现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行动力


       “深圳作为中国的创新高地,一直以来都是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孵化器和试验田,在低空经济这个新兴领域,深圳再次展现了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行动力。”会上,鹏城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尤肖虎对深圳的低空经济发展赞不绝口。“低空经济是高科技成长、高效能运营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进生产力,将带来交通运输新范式,可为传统产业赋能实现经济形态的转型升级。”


       深圳低空经济的长足发展,离不开规划与政策的指引和支持。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韩立清表示,接下来深圳将聚焦以下四方面重点工作,提升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新动能和综合竞争力。一是探索构建高效协同的低空空域管理机制。力争到2025年,全市120米以下适飞空域开放面积占比突破75%,低空商业航线总数突破1000条。二是建设高质量的低空运行管理服务体系,支撑大规模商业化飞行需求。2025年底前具备支撑1000架以上商业运营的低空航空器同时在空、每日1万飞行架次的服务保障能力。三是拓展五大低空应用场景,打造最佳低空示范地,在载货运输、载人运输、应急救援、城市治理、文旅消费等方面不断丰富拓展低空场景应用。四是构建完备的低空标准法规政策体系,促进低空经济创新发展,近期成立了深圳低空经济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启动首批18项低空经济领域深圳标准编制,争取年内发布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1.0版本,在规则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先行先试。


产业链成型成势 “不出深圳就能造出一架无人机”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黄强介绍,目前深圳低空产业链已成型成势,形成覆盖全产业链条的产业体系。


       首先,低空经济相关的关键系统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在深圳高度聚集,深圳在碳纤维材料、特种塑料、电机、电调、电池、飞控等关键材料及配件已形成优势,聚集了格瑞普、好盈、边界智控等一批优质企业,实现了“不出深圳,就能造出一架无人机”。


       另外,深圳的整机制造实力强,集聚了大疆、道通、科卫泰、联合飞机等无人机整机制造企业,吸引峰飞、德国百合花(Lilium)、卓翼智能、沃兰特等领军企业落户深圳。目前,深圳生产的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70%,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50%。


图片

联合飞机生产的救援无人机(央广网见习记者荣冀晴 摄)


       近年来,深圳的低空经济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相继落地。罗湖5G+无人机血液运输智能空港平台、宝安低空经济产业公共服务中心等平台载体的落地,进一步打通了深圳低空经济创新驱动发展堵点。基于产业链、政策、基础配套等多方优势,深圳加大在城市应用场景的开放,在物流配送、观光旅游、医疗救援、城市交通、应急救援、工业巡检等领域大放异彩。


       深圳为何能吸引如此多的无人机企业前来发展,产生“集群效应”?中以飞客智能制造(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星认为:“深圳作为‘无人机之都’,在支持无人机产业发展这一方面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我们在入驻深圳的过程中,首先被深圳速度和深圳效率所感动,另外深圳在政策、营商环境、技术专利的服务方面都给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我认为今天发布的《深圳市低空起降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5)》在各个城市的方案中是比较完善和全面的,这也是我们选择来深圳发展的原因之一。”


“低空大脑+低空枢纽” 将深圳的蓝天编制成航线的网络


       当越来越多的无人机、直升机飞向天空,能容得下吗?会不会像陆路交通一样出现堵车、撞车现象?无人机送外卖时,如何保证飞行路线规范有序?无人机在机场周边飞行时,如何确保“互不干扰”?重大节会举办时期,诸多无人机共享同一片空域,如何保证“各司其职”?


       据了解,为保障低空经济,深圳在全球率先建设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打造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和服务网。“四张网”的核心是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Smart Integrated Lower Airspace System),又被称为“低空的大脑”。


图片

低空智能融合系统SILAS先锋版发布(央广网见习记者荣冀晴 摄)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发布了低空智能融合系统SILAS先锋版,该系统汇集深圳全市空域的全因素数据,具备支持深圳所有同时在空合作飞行器的基础管理和服务能力,是首个将市域级低空空域数字化,融合城市级CIM底座与全域智算算力的低空管理和服务操作系统。


       SILAS建立统一的数字底座,突破传统网格化空域计算瓶颈,汇集深圳全市空域的全因素数据,打造低空四维数据场,实施精细化的时空资源分配和进程管理;建立统一的能力底座,突破传统航线分配和管理的规模限制,以连续动静态时空场表示、时空流计算和低空大模型推演作为实施路径,首次实现市域级低空空域、异构低空飞行器、复杂业务形态、规模化低空飞行的安全高效的管理和服务。


       有了“低空大脑”保障飞行安全,“低空枢纽”的建设便成为可能。7月26日,民航航班抵达深圳机场后,由无人机装载航空货物,飞越深中通道、跨过珠江口、运至中山航空港,25分钟即完成货物跨城、跨海运输,实现低空物流与民航航班无缝衔接。深圳机场集团总经理林小龙表示:“下一步,机场集团将在深圳机场区域内,规划超6万平方米用地,建设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施最优的深圳低空运营总部基地,满足低空运行管理、低空数据集成、低空经济展示等多种实用功能,保障通航直升机、eVTOL、无人机等多种航空器起降,实现高低空融合、多式联运、客货一体等多种应用场景,打造辐射湾区、全国领先的低空枢纽中心。”


企业创新+政策支持 朝“低空经济第一城”全速竟飞


       未来深圳低空经济应如何发展?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许多企业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深圳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深圳基地总经理范欣林表示:“过去十年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证明了低空经济融入各行各业是可行的,但是过去的低空经济产业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如今,随着低空经济的爆发式发展,我们最终的市场一定会迈向全球。”


       民营企业代表顺丰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天平表示,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存在应用场景复杂、使用主体多元、涉及部门和领域多等特点,企业在起降场建设、无人机电池上楼、无线电干扰、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遇到诸多问题。得益于深圳良好的营商环境及各政府部门的支持,顺丰集团旗下无人机物流公司丰翼科技正在建设以深圳为中心,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低空物流网络。“下一步,顺丰也将立足深圳,逐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物流网络建设,不断扩大飞行规模,希望深圳市可以一如既往地在丰富低空应用场景、低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图片

顺丰集团展出的无人机(央广网见习记者荣冀晴 摄)


延伸阅读

向新向智向未来 深圳发布低空经济发展“路线图”


新华社记者:毛思倩、印朋


       打造低空智能融合技术设施系统、规划建设低空专用三维风洞、启动实施全市低空起降设施规划……近日,在产学研及市场应用上具备先发优势的深圳发布多条低空经济发展“路线图”,从基础设施、运行体系、产业生态、应用场景等多维度打造“天空之城”。


政策“护航”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2日举行的深圳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一组组数据展示了深圳低空经济发展新进展。


       今年上半年,深圳低空载货无人机飞行量、新增货运航线、载人飞行量、运送人数规模居全国前列。其中,低空货运无人机飞行架次约25.5万,同比增长38%,直升机载人飞行架次约1.2万,同比增长20%;截至2024年6月,深圳已建成低空起降点249个、开通无人机航线207条;多区建成占地超过50万平方米的无人机测试场,具备测试、校验飞行等功能,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居全国前列。


       一次次低空飞行试点和应用场景突破,背后是一系列法规政策的“护航”。


       深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深圳市培育发展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4-2025年)》《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构建了更完善的政策体系,覆盖低空产业全链条和全业态。


       “低空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存在应用场景复杂、使用主体多元、涉及部门和领域多等特点,企业在起降场建设、无人机电池上楼、无线电干扰、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遇到诸多问题。”顺丰集团副总裁杨天平说,得益于深圳良好的营商环境及各政府部门的支持,顺丰集团旗下丰翼科技正在建设以深圳为中心,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低空物流网络,在深圳无人机日飞行量已达约1000架次。


机制创新助行业勇闯“无人区”


       显著的增量背后,不能忽视的是“低空数字基座”缺失可能给未来低空产业发展带来的掣肘。深圳正在建设高质量的低空运行管理服务体系,由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研发的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先锋版已发布,该系统被视为深圳的“低空大脑”,可汇集深圳全市空域的全因素数据,具备支持深圳所有同时在空合作飞行器的基础管理和服务能力,是一个将市域级低空空域数字化的低空管理和服务操作系统。


       此外,深圳低空飞行服务站也雏形初现,由深圳低空产业公司运营的深圳低空运行管理中心日前启用,将成为全市低空飞行活动的申报窗口、指挥中枢、信息平台和情报中心,推动深圳低空飞行“一网统管”。


       在以技术创新支撑飞行服务保障的基础上,深圳持续以机制改革探索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以应用拓展牵引低空产业集聚成势,以标准集成引领低空经济创新发展,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透露,深圳计划构建高效协同的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制,在空域等方面形成突破、打开局面。力争到2025年,全市开放无人机适飞空域占比突破75%,低空商业航线总数突破1000条。


       依托近期成立的深圳低空经济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深圳启动首批18项低空经济领域深圳标准编制,争取年内发布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1.0版本,在规则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先行先试。


       此外,深圳还将继续拓展物流、载人运输、应急救援等低空应用场景,力争2025年低空载货飞行达到150万架次,低空载人飞行超过3万架次。


“新基建”推动低空“高飞”


       到2025年底,建成1000个以上低空飞行器起降点,这是最新出台的《深圳市低空起降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提出的目标。


       根据建设方案,深圳将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低空起降服务体系,打造由直升机/eVTOL载客运输、物流运输、社区配送、公共治理服务等组成的低空起降网络,为“异构、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性”低空飞行活动和“低空+”新兴业态培育提供支撑。


       广域覆盖和可靠的低空通信网络对低空经济的规模化运行起到决定性作用。深圳将着力推动信息基础设施通感一体化建设,加快部署低空通感5G-A试验基站,实现低空通信等全覆盖。


       此外,深圳持续引导科技企业、研究机构投入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如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正在开展低空气象监测基础设施测试验证;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正在打造“风矩阵”三维多物理场耦合风洞,计划建成首个低空空域专用复杂流场模拟装置、首个飞行器智能训练平台和首个低空经济标准制定与验证平台。


       据悉,深圳在低空经济领域已形成融合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在此基础上,深圳将加快打造“四大中心”——低空经济总部研发中心、高端智造中心、全场景示范验证中心和一站式解决方案供给中心,提升低空经济科技硬核力、产业竞争力。


深圳助力大湾区打造全球领先“天空之城”


南方日报记者:吴冠霖 戴晓晓 何山 徐怀


在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由粤企高巨创新带来的千架无人机表演闪耀巴黎夜空,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生动注脚。8月2日,深圳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发布一批政策措施和试点成果,助力大湾区奋力打造全球领先的“天空之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其中专门提到“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图片


深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低空经济与空天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高质量低空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打造全球低空经济总部研发中心、高端智造中心、全场景示范验证中心和一站式解决方案供给中心,提升低空经济科技“硬核力”和产业“竞争力”。  


中国民航局安全总监舒明江在大会上表示,深圳低空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民航局将继续支持深圳低空经济的发展,希望深圳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基础上,持续完善低空经济产业服务体系,在适航审定标准研究、城市空中交通应用场景、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全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不止深圳,粤港澳大湾区已成我国低空经济的先行者,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也逐渐成为现实:在拥堵的早高峰打个“空中的士”上班、吃一顿无人机配送的外卖炸鸡、乘坐“飞行汽车”来一场低空观光游览……


这得益于广东从省级层面到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在低空经济的赛道上抢下先手:在省级层面,《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广东低空经济规模目标超过3000亿元。而在地市层面,深圳是全国第一个为低空经济立法的城市,2022年底出台实施方案,2023年底推出行动措施。广州紧随其后,今年5月出台实施方案,同步启动相关条例立法工作;7月,推出支持城市低空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同步推出规模100亿元的广州市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广州市低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方案……  


在政策引导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超前布局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深圳在全球率先布局“低空大脑”,发布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先锋版。据了解,该系统是全球首个将市域级低空空域数字化的低空管理和服务操作系统。  


抢抓产业新赛道机遇,大湾区企业表现同样亮眼。广州、深圳低空行业企业均超过4000家,位居全国一、二位。顺丰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天平说,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及政策支持,顺丰集团旗下无人机物流公司丰翼科技正在建设以深圳为中心,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低空物流网络。



内容来源:央广网 新华社 南方日报
编辑:刘东博

审读:黄淳 牛祉策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版权所有   北京洞见未来会展有限公司